接地线夹主要由增强壳体、穿刺刀片、密封垫、力矩螺母和电缆终端帽套组成。当电缆需做分支或接续时,将电缆分支线终端插入终端帽套,确定好主线分支位置后,用套筒扳手拧线夹上的力矩阵螺母,过程中接触刀片会刺穿电缆绝缘层,与导体接触,密封垫环压电缆被刺穿位置的周围,壳体内硅脂溢出,当力矩达到设定值时,螺母力矩机构脱落,主线和支线被接通,且性能和电气效果达到了标准要求的参数。
接地线是将已停电设备临时短路接地用的一种用具,其作用是对高压设备进行停电检修或进行其他工作时,防止设备突然来电和邻近高压带电设备产生感应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泄放断电设备的剩余电荷。接地线主要有三部分构成,接地端、导线、线夹。
变电站中的接地线夹大多采用弹簧钩式,现行的接地线设置方式多采用双人架设法,该方法需要两人配合实现,一人拿着接地线一相导线夹,一人拿着地线枪对准钩式夹下端金属头,如果按照《安规》要求监护人不得参与工作,那么每次架设接地线就需要三人操作,工作繁琐效率低下。在接地线装设时,地线枪吸合接地线过程中,需要手持地线枪弹簧把手去吸合接地线夹。而且经测算在地线枪头吸合过程中受到较大横向拉力,拉合难度大,所以无法一人完成。地线枪枪头与线夹接触处,一般采用手持吸合,在日常操作中,经常出现夹手、用时长,吸合不上的情况,对操作人员,尤其青工不熟练者,有隐患。
注意事项:
1、为减小接地线回路的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线效果,作业现场要尽量使用接地端子作为接地极,但要事先检查引下线各连接处是否松动、锈蚀,应了解地下接地体的腐蚀情况,是否有脱焊情况,地面接地线有无损伤、断裂、腐蚀等情况。
2、接地线的截面积不能统一按不小于25mm2的要求,要根据可能通过接地线的较大短路电流来选择接地线截面,应能满足热稳定和动稳定要求,使系统能及时切断电源,保护作业人员不受伤害。通常是电压等级越高的设备系统切断电源的时间越长,所需接地线截面积越大。越靠近电厂和变电站,越可能出现较大短路电流,接地线截面积也要求越大。
3、由于需接地的金属体有各种不同样式,如圆截面的导线,设备引线端子、扁状金属母排等,接地线夹也有多种规格,因此在接地前应事先考虑,充分准备,一般需要先到现场勘察,选择什么类型的接地线工具,使之与作业现场具体连接体外形相对应。避免因事先准备不充分,造成接地回路接触电阻大的不合格连接现象。
4、线路规程规定,为防止突然来电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在所有来电的方向进行接地,很多供电局要求作业人员不仅在工作杆塔上装设地线,也要在工作杆塔的前后两基杆塔进行接地,很大增加了线路作业人员的工作量。研究表明,在线路地刀已合上的前提下,采用只在工作杆塔工作相的大号侧和小号侧接地是较为实际的,但规定在这样的条件下未接地的另二相应视作带电线路。
5、采用绝缘长度与电压等级一致的接地线夹操作棒。接地绝缘操作棒长度在实际操作中应满足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和距离的要求,视所操作的设备为带电体并保持电业工作规程中规定的距离,接地操作棒的绝缘部分与手握部分交接处应有护环或明显标志,保护操作人员。
6、接地电阻大小反应接地线保护措施强弱,接地电阻从小到大的依次为变电站接地网、线路防雷接地、临时接地极;在有多种接地方式下,应尽量选择接地电阻小的接地方式以提高现场接地保护能力。
7、不得将接地线挂在线路的拉线、金属管上;其接地电阻不稳定,接触电阻太大,不符合技术要求,若突然来电还有可能使金属带电,扩大带电范围,造成其他人触电。
8、为了与需接地的设备或导体吻合,工作人员应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接地线夹,因线夹一般都是由厚宽的金属材料压铸而成,承受短路电流远比接电线的线缆强。通常要线夹与导体保持较大接触面,整个接地线的电气接触良好;从电气原理上讲,就是要尽量降低接地回路的接触电阻。